特朗普迫使欧洲央行停止降息?-资讯中心

一、特朗普关税政策如何“打掉”欧洲央行的暂停选项?

1. “暂停”原本是选项

  • 今年3月,欧洲央行首次降息后措辞变得更“鸽派”,但仍保留“暂停”的可能性,理由是:

    • 利率已接近“中性区间”(1.75%~2.25%)。

    • 欧元区经济出现“财政扩张+防务投资”的短期提振。

    • 通胀逐步回落,货币政策效果显现。

2. 特朗普关税搅局:增长前景骤变

  • 特朗普突如其来的“关税回归”,引发全球供应链和市场剧烈波动,直接打击欧洲出口导向型经济体(如德国、法国)

  • 全球制造业情绪恶化,出口订单收缩,欧元区经济前景再次蒙上阴影。

  • Brzeski一语道破:“自‘关税解放日’以来,暂停就不是选项了。”


二、欧洲央行进入“被迫式”降息周期?

1. 市场定价明确:94%概率再降息

  • LSEG数据显示,市场基本确定将于下次会议下调利率25个基点,即从2.5%降至2.25%,逼近中性利率下限。

  • 虽降息幅度不大,但表态强烈:即使通胀稳定、利率已非紧缩,ECB仍要再降,这是对外部冲击的防御性降息。

2. “中性利率”表述或将调整

  • 如果欧洲央行明言:2.25%即处于中性区间之内,就意味着未来降息空间有限,但此次操作是“被动应对风险”

  • 是货币政策“话术”的关键时刻,反映出央行“宽松但不盲目”的立场。


三、美国政策成欧元区政策最大不确定性

1. 政策路径高度“依赖数据”

  • 德意志银行强调:未来政策将保持“开放式表述”,避免提前承诺,也为可能的政策反转预留空间。

2. 特朗普“随时变脸”的威胁

  • Investec指出,即使部分关税暂缓,市场依然对特朗普政策的不确定性保持警惕。一旦他再次出招,欧洲央行可能面临继续放松的压力。


四、为何说“降息潮”将至?

1. 全球联动降息趋势正在成形

  • 除欧洲央行之外,日本央行已暗示暂停加息,美联储也因国内政治和经济增长压力延后降息,若特朗普连任,全球央行或将“集体进入防御模式”

2. 关税——全球经济的“通缩放大器”

  • 不只是成本上涨,它更压抑了全球投资、信心和消费,导致央行被动宽松以“兜底”经济


总结:关税冲击之下,欧洲央行再无“按兵不动”的空间

可以归结为一句话:

特朗普让全球央行“不敢不宽松”。

对于欧洲央行而言:

  • 降息不再是刺激,而是对冲不确定性的“止血”动作

  • 每一次会议都要依据最新数据、政策风险和地缘局势灵活应对;

  • 全球正在进入一个高政治风险主导货币政策走向的新时代


发布于:2025-03-10